LeoTalk AI周知 2: Qwen is on fire!

技术研究/技术突破

Google Cloud DORA发布了一份AI使用报告

DORA(DevOps Research and Assessment)是Google Cloud推动的一个长期研究项目,起源于2014年,目前已经是业界最长期、最系统的关于软件交付性能与组织效能的学术研究之一

这次DORA发的2025年State of AI-assisted Software Development,核心内容在官网blog的这篇文章里总结了:

  • AI已成为开发者标配:
  • 全球近90%软件开发从业者(开发、PM等)已采用AI,比去年提高14%
  • 他们平均每天花费约2小时使用AI工具
  • 65%的人对AI有较强依赖,其中20%表示依赖很多,8%表示依赖极大
  • 带来的好处:
  • 生产力提升:超过80%受访者认为AI提高了工作效率
  • 代码质量提升:59%的人表示AI对代码质量有正面影响
  • 交付频率提高:AI使用与更高的软件交付速度挂钩,逆转了去年的负面趋势
  • 信任与生产力的悖论
  • 尽管AI提高了效率,但信任度并不高:只有24%表示非常信任或比较信任AI,30%表示有点信任甚至完全不信任
  • 说明很多人虽然觉得AI游泳,但是仍然不会完全依赖,更多还是辅助共生的关系
  • 团队层面的影响:
  • AI不仅提高个人效率,还像放大器:在高效协作团队中AI放大优势,让效率更高;在分散低效的团队中,AI反而会凸显问题
  • 报告提出了七类团队画像,从和谐高效到遗留瓶颈,帮助组织理解AI如何作用不同团队文化和环境
  • DORA AI能力模型
  • DORA团队发布了首个AI能力模型(DORA AI Capabilities Model),目的是帮助组织从使用AI真正走向成功利用AI。研究基于78次深度访谈、专家意见和近5000名受访者的调查,筛选出7个对AI软件开发成功至关重要的能力(不仅涉及技术,还包括文化和流程建设):
    1. 清晰且传达良好的AI立场:组织必须明确并沟通AI工具使用立场,包括允许的工具范围、实验探索的支持和对AI使用的期望;清晰的立场能放大AI对个人效率和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,并减少员工的摩擦感。这个能力衡量的不是AI使用政策的具体能容,而是政策是否能明确且被传达
    2. 健康的数据生态系统:高质量、易获取、统一的内部数据能显著放大AI对组织绩效的积极影响。
    3. AI可访问的内部数据:将AI工具与公司内部文档、代码库等数据进行连接,能提高开发者效率和代码质量,使AI成为高度专业化的助手
    4. 强健的版本控制实践;AI生成代码的体量和速度更快,因此频繁提交和熟练使用回滚功能,能有效提升个人效率和团队绩效
    5. 小批量工作:小批量开发是DORA的长期原则,小批量迭代在AI环境下更能放大对产品的正向影响,并降低团队摩擦
    6. 用户导向的专注: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是AI团队成功的关键。缺乏用户导向时,AI甚至可能对团队绩效产生负面影响
    7. 高质量的内部平台:高质量的内部平台能提供共享能力和安全护栏,帮助组织有效规模AI的价值
  • 强调光有AI工具不够,必须配合组织变革,才能释放AI的全部潜力

Opinion:AI正在从实验性工具转变成开发世界的核心基础设施。低信任+高采用率可能不是矛盾,而是一种平衡,开发者一来AI提升效率,同时仍然人工判断把关质量。我依然相信可预见的这几年,AI和人是共生关系,而不是替代关系,个人和企业在市场化经济里竞争,比的不是谁能以光速赛跑,而是只要能比竞争对手多跑快一点点就够了,AI能带来的就是跑得快的能力,至于跑得稳和跑得远,还是极度依赖个人和企业的能力

Cloudera发布AI的调查报告

Cloudera发布了The Evolution of AI: The State of Enterprise AI and Data Architecture,一些比较有趣的点:

  • 企业AI的普及和价值:
  • AI成为刚需:96%的企业在核心业务流程中整合了AI
  • AI带来实际价值:52%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从AI中获得了可衡量的业务价值
  • AI Agents兴起:36%已经使用AI Agent,83%认为投资Agent对保持竞争力很重要
  • AI落地的挑战
  • 数据可用性不足:只有9%的企业能让100%的数据可被AI使用,大部分仍然存在数据孤岛
  • 算力成本激增:2024年只有8%认为训练算力成本太高,2025年增长到42%
  • 安全与合规挑战:
  • 主要安全顾虑:数据泄漏50%,未授权访问48%,不安全的三方AI工具43%,模型投毒35%,合规问题35%,其他是幻觉、模型可解性不足等

Opinion:算是相关从业者的报告,必然是会偏乐观的。我们能持续看到各方发布的跟AI有关的报告,有很悲观,也有很乐观的,很难甄别具体的采样规模和受众群体是否有代表,是否适应每个读者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泡沫的出现是好事,有声量的技术和趋势永远好于无人问津的故事,客观对待每一份报告,结合所在行业的业务情况,可以有效的通过不同角度的报告来印证一些想法和趋势。一份报告的价值不在于正确与否,而在于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视角和观点。

产品&模型发布

阿里推出多个模型

这周阿里火力全开,连发了好几个模型

OpenAI推出Responses API

OpenAPI发布Responses API,是基于/v1/completions/v1/chat/completions之后的一个新的接口:一个具备持久推理、原声多模态和托管工具的状态化Agent接口,让开发者可以在一次API中同时获取模型的对话内容、推理过程中的动作(如函数调用)以及工具使用结果

Opinion:可以看我写的文章为什么OpenAI要推出Responses API

投资&商业

Nvidia和OpenAI达成战略合作

9月22日NvidiaOpenAI宣布达成战略合作,包括:

  • 部署至少10吉瓦(GW)算力的AI数据中心(配套了NVIDIA相关系统),涉及数百万卡的规模
  • Nvidia会随着每1吉瓦部署为节点,陆续投资1千亿美元
  • 第1吉瓦会在2026年下半年上线,基于Nvidia的Vera Rubin平台

Opinion: 英伟达4万亿俱乐部,市值第一,现在开始疯狂对外投资,而且有一些是以显卡来投资,反向反哺自己的核心业务,非常聪明的做法。

机器人相关

热点论文

其他阅读




    Enjoy Reading This Article?

    Here are some more articles you might like to read next:

  • LeoTalk · Hacker News Daily · 2025.10.13
  • LeoTalk AI周知 4: AI时代的入口和商业化之路
  • LeoTalk · Hacker News Daily · 2025.10.12
  • LeoTalk · Hacker News Daily · 2025.10.09
  • LeoTalk · Hacker News Daily · 2025.10.08